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 春暖花开 水彩风景的写生
2015年10月8日 阅读: 596
窦凤至老师水彩风景写生
精彩内容:
水彩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水彩风景画是一种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描绘对象的绘画。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训练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水彩风景写生在我国美术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色彩训练课程之一。
通过水彩风景写生训练可以培养我们逐步认识自然 ,并运用水彩画的艺术语言表现自然景色:晨、午、暮,春、夏、秋、冬的时令周转,晴、阴、风、雨、雪、雾的大自然的时令与气候的变化。
一、构图与景物选择
自然界景物很繁杂 ,但并非到处都很美丽,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入画,必须通过必要的选择,在纷繁复杂的自
然景物面前,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和审美意识,寻找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美感因素。在选景过程中,要确定表现什么,主要景物中哪些能入画,哪些要舍去,构图怎样处理,用什么色调,用什么技法来完成,是否打底或作肌理效果。有时比较平常的一些景物,变换一下视点与角度就会发现不少诱人的景色。一组错落有致的农舍,一条通向小巷深处的石路,几株造型独特的小树,几处水波微动的倒影……都可以从中找到饶有趣味的画面(图87)。
返回目录
二、取舍与概括
“取” 是把能入画的景物留下来 ,“舍”则是把有碍美观和多余景物去掉,必须有所选择。取舍时要运用 归纳、整理、添加、夸张的方法对景物进行艺术处理 ,
使画面的景物更生动、更集中、更有情趣和更具有美感。取舍的目的是使画面景物简练概括 ,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艺术性更高。
三、对比与统一
画面中的对比关系非常重要 ,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远与近、强与弱、浓与淡等都属于对比范围,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画面才会感人。有些画面非常平淡,其原因就是缺乏这些对比关系。但处理对比关系时,也要注意整个画面的调协统一对比不能太强烈,整个画面才能舒服,才会有整体感。
四、室外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看到景色会因时间、季节、天气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景象,这就是光色的变化在起作用。光能显现物体的色彩,也能改变物体的色彩。能显示时间、天气和季节特征,而产生某种意境和特殊的情调。
(一)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早晨 ,色调变化很快,日出前,明暗对比弱而显现灰暗朦胧,整个景色笼罩在带冷调的蓝灰色中,当朝霞光芒四射时,太阳中玫瑰红向朱红、桔黄色逐渐转化,整个景物都笼罩在一层红紫色的光源色彩中。表现早晨的景色,一般以湿画法为主,其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最好一气呵成。
中午 ,景物处于阳光的直射之下,色相较鲜明,明暗反差较大
,环境色明显,受光部分色彩偏冷,背光部分色彩偏暖。
傍晚 ,色调的变化和早晨的朝霞较为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不同之处。傍晚空气较干燥,尘埃较多,不像早晨空气的清新雾气,整个大地好像罩上一层桔红和深红色调,固有色较弱。世界上有不少画家热衷于这种色调的题材,对其进行写生和创作。
夜晚 ,整个景物都处在天空的蓝灰色和冷暗色调中。月光下的景物带有些朦胧的冷黄味,给人以宁静、神秘、梦幻的美感 , 表现夜景大多以湿画法为主,因为朦胧月色之下,景物形体模糊不清,只有大部分反光强的地方稍为清晰,但都不宜画得很清楚,越清楚越会失去夜晚的感觉。
(二)因季节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春天,气候逐渐变暖,是事物生长复苏的季节,整个大地充满了生机。柠檬黄、嫩绿、粉绿等色构成了春天的主要色彩,浅绿
的色调是春天的主要色调。在表现春天的画面时,要特别注意色调的协调与对比统一的关系。色块要有大小之分,浓淡之分,特别是对比色,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说明在大片绿色草木中只有一红花点缀就够了,红色既表现了大片绿草之美,又突出了红色本身,少而精,稀为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夏天 ,是植物生长的旺季,翠绿、中绿、深绿、橄榄绿等组成夏天的绿色主调,日光强烈,明暗反差较大,树木有茂盛浓郁的感觉,晴天的天空色彩较蓝,色调比较单纯、饱和,所以应注意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画面效果才能有变化,显得生动而不单调。
秋天 ,植物的枝叶和果实由绿变黄转红,色彩十分丰富,金光灿烂,艳丽多姿,在色调上以黄、橙、红为主调,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冬天 ,草木及枝叶已经枯残,天空显得格外洁净,下雪时乌云密布,正好与洁白的雪地形成对比,十分美丽。水彩风景画有时运用一些特殊技法来表现下雪的天空及枝头积雪,往往能获得意外的效果。在表现冬天画面的色调时,要运
用比较的方法,因为景物中有不少中间色,这些颜色色相不像其他季节那么明显,所以要通过比较才能区别出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和黑、白、灰的层次,这样画面效果才丰富,有分量,而不单薄。
(三) 因天气影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晴天,物体吸收和反射光色的能力较强,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明暗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分明,整个色调明快而响亮。景物几乎每个地方都很清晰,但作画时还是要注意画面整体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这样画面才
整体而不琐碎,且能突出重点。强光下,浅色物体的明暗对比弱,明暗反差小;重颜色物体明暗对比强,因为强光会将重颜色的将亮部照的很亮。
阴天,光线受云层隔离,景物明暗对比减弱,无明显投影,环境色彩影响较少,固有色相对明显。
雨天 ,其特点和阴天相似,雨天天色虽然灰,但不觉得闷,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景色,给人以水色淋漓的美感,水彩画的湿画法最能把雨天这一特
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雾天,能见度小,有时只能看到数米的距离;层次减少,远处模糊一片。薄雾则有半透明感,在光线透射下,色彩变幻莫测,景物像蒙上一层纱,有一种神秘感。画雾景时,一般都采用湿画法,因此要适当地掌握画面的干湿程度才能很好地表现雾天的景色。
返回目录
五、空间距离的表现
自然界景物一般都比较杂乱 ,取景物构图时应进行概括处理,使景物的层次有条不紊,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和明确的黑、白、灰关系,并适当地选择近、中、远三个层次,便于把握景物的层次关系和空间关系。这就要根据景物的透视原理和色彩的透视变化来进行处理,使人们通过平面的绘画获得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
(一)景物形体的透视
室外空间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与实际景物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如画面近景 的一棵小树 ,经过透视,往往比远处的大树还要
大;一条宽敞的大道,到了画面远景处可能己透视成为一条很细的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透视现象,即“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楚,远模糊”,因此初学画风景的人必须了解透视规律来处理好景物的透视变化。
(二)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
由于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加上自然空间的尘埃影响,不同距离的景物在色彩关系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色彩透视,写生时要表现这种色彩透视才能体现景物的空间感。一般情况下,近处色彩感强、色彩纯度较高,明度对比清晰;远处的色彩则偏灰、偏冷、偏淡,对比较弱、较模糊。在写生时,我们常常把景物按远、中、近三个层次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把形、色的透视进行概括,从而表现出自然界的空间感。
此外 ,空气中也有一些微粒、尘埃、水汽等,当离我们有一定距离时,空气层相隔厚了,我们就会感到物体颜色像被蒙上一层轻烟似的。看很远的地平线上,物体什么色彩都会失去它的本来面目,而与天空的色调十分接近,说明远色与近色变化很大,这是由于色彩的光波长短不一的结果,也这就是所谓“色彩透视” 现象。
远景,一般形体简洁概括,黑白对比弱,色彩纯度低,色调偏蓝、紫、灰,边线模糊。
中景画面着力刻画的主要部位是风景画的主体,中景应该形体突出,黑白对比鲜明,色彩丰富、冷暖对比强烈是刻画的重点(图100)。
近景视觉效果清晰,但不要过分刻画,只能概括处理,不能喧宾夺主 。
(三)通过主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
景物远近及主次在视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离视域中心范围愈近,景物愈
清楚,所以我们在构图上常常把主体物安排在视域中心范围内作重点刻画,其他部分则适当概括,在表现手法上要有意识把主次、虚实处理得当,才能有助于空间距离的表现。
六、各类景物的特征与表现
(一)树木
大自然的树有很多种类 ,特征各有差异,因季节不同、气候变化、地域差异等因素,使其色彩和形态各异。树是由树叶、树
枝、树干、树根组成,树叶有疏密、粗细、上下不同的节奏感,应把树叶的明暗块面分清楚,用大笔触来画,大块面概括。不要把树叶一片片来画,否则树就显得琐碎而不整体了。只有在树叶稀疏的地方,有时才有必要把叶子的形状特征表现出来,但运笔要自然,大小结合,疏密间隔要恰当。画树一般来说是先画叶,后画干、枝。画茂盛的树丛或单棵树,一般是先画树冠部分,然后勾枝杆。勾枝杆的用色与画树干部分的用色应是相类似,树冠部分的边缘宜虚,背光部位要注意环境色的影响,树叶的用笔要体现不同类型树的特征。画树叶稀疏的树,一般先勾枝,后画叶,也可一边勾枝杆,一边画树叶,这类树组织要疏密得当,用笔要肯定。画远景的树要整树取势,外形要概括简练,要和远景部分融为一体(图102)。
(二)建筑物
建筑物造型风格多样,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民居、园林、寺庙建筑造型风格千姿百态。表现建筑物时要掌握焦点透视原
理与规律,要基本符合视觉效果。构图时要慎重选择视点、视距,组织好建筑块面的黑、白、灰关系,研究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建筑物是人类活动或居住的场所,应充分体现生活气息,在刻画建筑物的高矮位置的同时,要注意表现与人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点缀物(图103)。
(三)天空
天空在风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表现季节、阴晴、气候等特征,它的明暗色度的变化,影响着大地上各种物体,从而形成一种气氛,支配着整个画面的色调。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光线条件下,天空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冬季的天多是铅灰色,晴朗的天是蔚蓝色,秋高气爽的天空就更为洁净辽阔。
天空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从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上讲,天空的透视都在人的视平线以上,它给我们的感觉应是一个由近到远、从高到低、从左至右、类似一个半圆体的深远透视现象。
天空的云彩与季节、气候有关。春天薄云、条云 ,很少成团块;夏季多积云,轮廓明显;秋天的云变化无穷,而且瑰丽多彩;冬天的云散布面较广,较呆滞,多团块,这是不同季节里云的特征。天空的云彩有明显的受光和背光感觉,会呈现较强的体积感,而且有较明显的飘动感,表现时要简略概括,画出其体积关系。 云彩的上部与蓝天相接处应清楚,下部则虚幻,要抓住总体感觉,大胆用笔,阴、雨、雾要鲜明。在技法上更多地采用湿画法,以使天空中微妙的色彩变化自然衔接和过渡。
总之 ,天空在风景画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天空画得好,就能使画面生动、自然,而画天空应力求快速完成,这样才能画出天空色彩淋漓、透明飘逸的感觉(图 104)。
(四)水和投影
水是透明而流动的液体 ,它包括江、河、湖、海、小溪、池塘等的水。由于水的特征,因此画水时必须和环境中的倒影联
系在一起,水的静止状态和流动状态下所出现的水纹和倒影是完全不同的,表现也有所区别。静止的水倒影是十分清晰的,有水平如镜的感觉。水中的倒影也很清晰,但其以明暗度对比略比实景差一些,没有那么强烈,轮廓也模糊些,色彩偏冷。画水要注意与天空和水底的颜色相联系。在逆光的情况下,水的反光很强烈,除了水的固有色之外,更要强调环境、天空和光源色的影响。天空映入水中有“水天一色”的感觉,绘画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画流动的水,有潺潺溪水的流动,也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波浪的暗部与亮部的冷暖关系没有一定的规律,它随光照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流动中的水倒影变化非常模糊。总之,写生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了解其特征及规律,才能充分画出水的感觉(图105)。
(五)山
画山要注意远、中、近的不同层次距离,山峰重叠,远山若隐若现,与天边相连。由于空气透视的缘故,远近山之间的颜色有
很大的差别,远山含蓄迷蒙,色彩明暗对比较弱;近山厚重明朗,结构体积分明。画远山时,要掌握远山的具体特征,主要依靠山的外轮廓线,表现时根据自己真实感觉去画。用湿画法与画天空结合进行,争取在画完天空还未干时就用湿画法把远山画上去,以达到朦胧的效果。画山应力求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图106)。
(六)地面
表现地面时要注意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 ,也要注意色彩的空间透视,并通过比较找出差别。地面上有许许多多的景物及其投影,写生时候要依据空间加以处理,杂草、乱石等一些较琐碎的景物要根据结构和明暗进行提炼与概括,才不至于琐碎。
相关图片:
↑图:水彩风景画写生技法教学
↑图:水彩风景画写生技法教学
↑图:水彩风景写生课教学扎记
↑图:水彩风景画写生技法教学
↑图:水彩风景画写生技法教学
↑图:谢教授进行水彩写生讲座
↑图: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 周庄 宏村边走边画
↑图: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
↑图: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
↑图: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
下一篇: 济南涌泉竹林风景区 别提什么大堡礁,赶紧先去趟济南——所有涌泉都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