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 本市正探索毒驾认定技术标准
2015年6月24日 阅读: 499
安全与你同行:公安部积极推动毒驾入刑
精彩内容: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近日,国家禁毒办通报了一起货运飞行员吸毒案件,要求民航局开展相关禁毒工作,防止发生重大飞行安全事故。毒驾也首次在公众视野中,从机动车扩展到了航空领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毒驾入刑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毒驾的隐秘性强,存在检查难、检测不方便等困难,也让毒驾入刑遇到了技术障碍。记者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获悉,上海正在就毒驾认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探索,此举有望让不久之后的毒驾入刑落到“实处”。
现状
毒驾屡屡闯祸 爆发式增长
2014年4月,上海市公安机关查获一名因吸毒过量昏迷送医抢救的男子。经查,该男子系某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飞行员,尿检呈氯胺酮阳性,经鉴定,认定其吸毒成瘾。公安机关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0日、依法责令社区戒毒三年。该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随后开除该飞行员党籍,解除其劳动合同和飞机技术岗位聘用。
今年2月,国家禁毒办向民航局通报此案。民航局专门下发 《关于吸取飞行员吸毒教训举全行业之力杜绝从业人员涉毒的通知》。通知要求,民航各单位特别是航空公司要加强与员工宿舍区和空勤人员驻地的地方禁毒部门和公安机关协作配合,获取内部员工涉毒信息,共同做好防范工作。各单位要制定涉毒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从业人员及时发现、积极检举揭发吸贩毒违法犯罪行为。
而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吸毒驾驶机动车的案例在近十年里,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因“毒驾”而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也经常见诸报端。2010年5月1日,浙江温州一男子吸毒后驾车,车开S形连撞13车,造成多人受伤;2010年7月26日,北京南四环一出租车司机注射毒品后驾驶,剐蹭同向的21辆车,造成多人死亡受伤;2013年6月20日,广西桂林一辆面包车驾驶人赵某吸食过量冰毒后驾驶车辆,漫无目的地在道路上行驶,连撞多辆车辆并持刀和警察对峙;2014年2月14日,江苏一男子吸毒后驾驶一辆无牌照车在民警对其进行检查时逃窜,撞上一辆私家车,并撞伤多名警察。2015年4月27日,湖北男子毒驾上高速逆行16公里,撞上面包车致3死1伤。
发现难
隐形毒驾者依然逍遥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卓先义告诉记者,驾驶包括驾驶飞机、火车、汽车等,狭义的驾驶专指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所以,常见的毒驾指已吸毒成瘾尚未戒断的人员或吸食毒品后的人员,在毒品作用时间范围内驾驶机动车的行为。2012年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全国仅3月到5月查处的客运司机吸毒人数就有692人、货运司机吸毒人数744人。卓先义坦言,近年来吸毒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不少人都持有驾照。目前由于缺少对毒驾的查处,按照交警处理交通事故的现行规定来看,只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才会去查驾驶员是否毒驾,所以隐性毒驾者的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到的。
2012年,浙江省曾作过一个调查,阳性率低于1%。而香港地区安盛保险公司发布的2011年香港道路安全初查报告称:在香港,4%的驾驶人承认曾经在吸毒后驾驶机动车,17%的驾驶人承认曾经饮用超过法定限度的酒精后驾驶,32%的驾驶人承认曾经服用药物后驾驶,这三种驾驶行为被列为驾驶人前三位危险驾驶行为,严重程度分别为88%、83%及82%,其中“毒驾”初次被列入调查范围就位居榜首。
卓先义指出,吸毒之后人会产生躁狂、幻觉或者精神极度兴奋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使人对注意力、反应时间、短期记忆能力、视觉动作的协调能力、警戒性、时间和距离的感知能力、决定能力等一连串自控能力下降。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毒驾人的控制能力比正常水平下降21%,而酒驾只下降12%。以近年来非常流行的新型合成毒品苯丙胺类毒品为例,苯丙胺类毒品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吸食过量可使驾驶人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协调能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无法有效控制机动车; 体内毒品含量极低时,极易疲倦,产生困意。这些影响都极大地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定性难
毒驾认定尚存难度 缺乏有效检测手段
尽管,我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但毒品的成分复杂,检测是否毒驾仍存在难度。
卓先义表示,在册的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有200多种,广义上的毒驾其实包括了药物服用过量后的驾驶行为。因此毒驾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卓先义告诉记者,他曾对2年来送检的1万例驾驶员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有明确毒品含量的有10多例,国家管制类药物近100例。而含有药物成分的样本近15%,最多的以感冒药居多。
同时,毒品对人的影响会随着时间递减。可能吸毒后数天内仍能检测为阳性,因此吸毒多长时间内算毒驾也是一个问题。加上新的毒品不断衍生,冰毒、麻黄素、氯胺酮等几种主要毒品的检测方法是较为成熟的,但对于其他新的毒品,就涉及检测技术的问题。
而对于毒驾查处来说,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也是摆在执法一线的现实问题。卓先义指出,杜绝毒驾最好的办法是像查酒驾一样路面筛查。但对于毒品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尿检,这就给路边筛查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受时间、空间、执法依据等因素的影响,在路边采集尿液的样本用于筛查,作为常规检查的可行性不高。“国外采用的是唾液测毒,采集驾驶人的唾液检测,即能发现是否吸毒。”卓先义指出,虽然这种检测技术在国内已经没有障碍,但因为缺乏市场,目前尚没有国内产品,无形中给交管部门查“毒驾”带来诸多不便。
入刑难
现有法律存在空白地带
毒驾行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刑法规制的空白。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零五条之规定有详细描述,但对于路边筛查的执法细则尚未完善。在实践中,对毒驾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只能依照 《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处理。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醉驾和飙车两种行为属于危险驾驶罪,而与其危险性相当的毒驾并未纳入危险驾驶罪的惩治范畴。目前,刑法对毒驾的规制只能以其行为后果进行追责,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 第二条二款一项的规定,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近年来,将“毒驾”这种隐患严重的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列入刑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法律人士也为打通“毒驾”入刑的最后一公里奔走、建言。卓先义表示,毒驾入刑是大势所趋。查处毒驾还涉及搜查车辆及毒驾者身上是否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因而,交管、路政等执法部门搜查行为的合法性和搜查手段的正当性都需要相关程序规范和保障。如法国规定,“毒驾”者一旦被查获,就会被判处2年监禁并处4500欧元罚款。如果由于“毒驾致人死亡,罪犯会被判处7年监禁并处10万欧元罚款”。在美国,“毒驾”和“酒驾”一样,都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造成严重交通事故,驾驶人会被取消驾驶资格,处以不低于4000美元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被判处监禁等刑罚。对于“毒驾”的检测鉴定也有严格的程序,日本对于毒驾”问题也作了十分严格的处罚规定,如果驾驶员被发现属于“毒驾”,则会被扣35分,且处以5年以下监禁或100万日元罚款。此外,驾驶人还将被吊销驾照,期限为3年以上10年以下,具体期限根据驾驶人吸毒的程度来定。
从近年来醉驾入刑所取得较好的打击震慑和预防效果来看,毒驾入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毒驾未入刑,使得吸毒人员对毒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主观上放任了毒驾所导致的危害后果。
建议
建立毒驾“分层”国标
一起起“毒驾”案件中血淋淋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在毒品日益泛滥的今天,对于毒品与交通事故之间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毒驾”问题向相关立法部门敲起了警钟。卓先义认为,虽然“毒驾”入刑势在必行,但入刑之后,如何将法律落到实处尤为关键。
因为“毒驾”中,“毒”的范围很广。对于毒驾的认定也应分层次。如对海洛因,大麻、冰毒等法律明令禁止的毒品应当“零容忍”,只要在其体内检出,不管其含量多少,都视为毒驾。而一些管制药物及容易引发驾驶风险的药物,则要通过科学的实验统计数据,确定到达“毒驾”的标准,过量即视为毒驾。记者获悉,目前上海正在探索毒驾认定的技术标准,此举有望为毒驾入刑奠定基础。而在实践中,通过研制可靠的道路快速检测仪器; 对警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可提高对毒驾的辨别能力。
上海机关事业单位工资6月底前调整到位 人均月涨300元
长江隧桥往崇明方向今日交通管制2小时
杨浦区已介入调查英商班达蛋行旧址被拆事件
上海查处出租车违法新案例 黑的哥宰客金额随意改动
3D打印技术步伐再次加快 32岁小伙3D打印颈椎重获新生
天气预报:
今天阴有雷阵雨北部中雨 明起4天多云为主
相关图片: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有何必要性 真实案例揭示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有何深层含义? 揭演艺圈对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起底详情始末 毒驾入刑的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相关政策解读 揭秘全国吸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细节真相剖析 毒驾入刑目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有何必要性 真实案例揭示
↑图:公安部推动毒驾入刑相关政策解读 揭秘全国吸
↑图:上海特大车祸司机曾吸毒 公安部考虑毒驾入刑
↑图:江苏特大车祸司机曾吸毒 公安部考虑毒驾入刑
↑图:公安部正推动毒驾入刑-上饶晚报-上饶数字报
下一篇: 刘昊然 高考成绩 刘昊然高考成绩曝光 佟丽娅发博祝贺欧阳娜娜称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