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 甘肃 4A 文化甘肃:武威文庙
2014年11月15日 阅读: 1038
4A级旅游圣地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也称圣庙、孔庙,是为祭祀我过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庙宇。武威文庙位于市区东南,扩建于明正统4年(公元1439年),后经重修扩建,大殿雄立,飞架斗拱,彩绘精美,是一组造型瑰丽,类似皇家宫阙的建筑群。
武威文庙坐北向南,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是甘肃境内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祭祀孔子之地。庙内松柏参天,清幽恬静,东西两组古建筑巍然屹立。
东以文昌词为主,前有山门,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庙内苍松古柏掩映,碑石林立,著名的如刻有回鹘文(即古代维吾尔族文)的高昌王世勋碑,刻有回纥文的西宁王忻都公神碑和西夏碑,尤以西夏碑为最珍贵,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形小珠。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 其建筑规模之“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它也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武威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区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仿皇家宫阙建筑群,院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庄严雄伟,古柏参天,槐荫蔽日,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武威文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原由文面宫、孔庙、儒学院三组建筑构成。保存文物4.4万多件,其中以医药简、礼仪简、木雕、墓志石刻为代表的汉唐文物,以木缘塔、木版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凉造新泉、西夏银币为代表的货币文物,以明清瓷器、牌匾、水陆画为代表的明清文物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整个建筑群可分为东中西三组。东部有山门、桂籍殿、崇圣祠等建筑,总称文昌宫;中部为文庙的核心部分,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等建筑;西部为儒学院。文庙内还藏有唐至清代石碑三十余通,清至民国匾额数十块。
传闻文庙是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载复建于公元1437年-1439年(明正统二至四年)。据有关史料记载,西夏在建国之初,即蕃学与汉学并举。乾顺时又下令特建“国学”,教授儒学,还设立“养贤务”,以供禀食,使儒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至仁宗时,“国学”进一步扩大,人庆元年(公元1144年),他下令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同时在皇宫内设立小学,时常亲临训导;人庆二年(1145年),他摹仿中原制度,建立大汉太学,并亲临太学祭奠至圣先师孔子;人庆三年(1146年),他又追尊孔子为“文宣皇帝”,下令州郡修建殿宇巍峨的孔庙,儒学被西夏推上了更高的地位,并已成为西夏统治的主导思想。武威文庙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建立并开始有祭祀孔子活动的。“大夏开基,凉(武威)为辅郡。” 由于当时的西凉府(甘肃武威)是西夏的西边屏障,它的地位与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同属一个品级,所以,西夏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必定要在西凉府大力推行已经确立的儒学治国政策,而要尽快普及儒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府内设立学校,修建孔庙。另据《凉州卫儒学记》载:“凉州,河西胜地,初当有学,然废已久矣。” 李立祥先生在他撰写的《武威文庙》(载于《中国文物报》)一文中也称:文庙大成殿,建筑粗犷,尚保留宋元遗风。
西夏亡国时,由于蒙古军队的大肆杀戮,西凉府内的诸多寺庙建筑毁于兵灾,武威文庙也难逃厄运,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成吉思汗的子孙在中原确立统治地位后,被毁的武威文庙才逐渐被修复。
↑图:甘肃武威文庙 - 文庙照片 by wuzii | Yododo 游
↑图:武威文庙-武威风姿-凉州名胜-共同努力网 -
↑图:武威文庙:博客精选:
↑图:武威文庙 文昌宫桂籍殿 牌匾-历史古迹景区-旅
↑图:区情及景点简介--每日甘肃-专题
↑图:武威文庙旅游指南 武威文庙旅游推荐
↑图:武威文庙-武威风姿-凉州名胜-共同努力网 -
↑图:武威市4A景区文庙旁棚户区改造项目_沈阳厂房
↑图:武威市4A景区文庙旁棚户区改造项目_沈阳厂房
↑图:武威市4A景区文庙旁棚户区改造项目_沈阳厂房
下一篇: 湛江吴川吉兆湾旅游度假区 广东 3A 湛江“后花园”—吉兆湾度假综合体引领旅游地产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