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 【在访】译制片的巴洛克时代不可复制
2014年11月12日 阅读: 994
自称是央视译制片配音演员的扫地大爷一开口我就震惊了!
“多少人羡慕邱岳峰们,他们可以‘扮装’成市井小民或达官贵人,他们出现在电影主人公们命运攸关的时刻;他们时而呐喊,时而低吟,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冷眼旁观。他们在所饰演的不同时空的各类人物中,出入自由地活了一辈子。”日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代配音艺术家苏秀《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一书的推广语中,主持人崔永元这样回忆上海电影译制厂(以下简称“上译厂”)那些配音艺术家的“黄金时代”。
近年来,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观众对译制片的关注度,热潮渐退。曾名噪一时的配音艺术家们也渐渐淡出观众的视线。
日前,在上海电影博物馆5号摄影棚,举办了一场名为“苏秀的下午茶”的活动。上译厂曾经的“黄金一代”悉数到场,其中,有赵慎之、曹雷、刘广宁、童自荣等。参加活动的还有翻译家周克希、作曲家陈钢等文化名人,以及全国各地的“上译铁粉”。
许多观众对该活动的主角——苏秀的声音并不陌生。她今年已88岁,其配音代表作有《尼罗河上的惨案》、《第四十一》、《孤星血泪》、《红与黑》等经典译制片。2005年,她曾撰写《我的配音生涯》一书,追忆60余年的配音生涯及译制导演经历,写下对我国译制片从起步、发展至巅峰全过程的见证和思考。“苏秀的下午茶”活动,也对译制片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探讨。
“我做了一辈子配音工作,我的艺术生命是上译厂给的,我跟它血肉相连——当年,我们把一部电影剪成二三百个小段,然后反复地看每句台词、每个画面……但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它似乎气息奄奄。”苏秀在开场白时这样说。
“活着,还是不活?”在电影《王子复仇记》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似乎是近年来,对我国译制片生存与否的一个悲怆提问。
曾经,译制片的出现,让观众熟悉了外国明星的同时,也喜欢上这些富于魅力的配音。如今,似乎原声电影替代了译制片的位置。在这样的现实中,经历过译制片辉煌年代的苏秀有着自己的困惑。
“今年4月,北京几个译制片爱好者策划了一台晚会,内容就是邀请我们几个配音演员,跟观众见见面、说说话,一块重温一下过去的录音片断。那天,国家大剧院戏剧厅竟然满座,票房远远超过了预期。当时,我们所受到的欢迎,得到的掌声和欢呼声,简直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今年‘十一’期间,我们又在上海大剧院演了一场,也很卖座。”苏秀说。
“并且,我的书在译制片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够再版。”她说:“这些让我感到特别困惑——一方面,我们受到冷落;另一方面,又有那么多观众以如此热烈的情感,欢迎、关注、支持我们。译制片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配音演员曹雷回忆起译制片的辉煌年代时,用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字眼。她说:“这是因天时地利人和所致。‘天时’,是赶上一个特别的时代——‘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国外的电影进来了,当时包括罗马尼亚电影、前南斯拉夫电影、朝鲜电影等。”
曹雷记起,当时,《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片瓦尔特的扮演者来到中国,简直吓了一跳。因为,“他从来没有到过一个地方,如中国一样,有那么多的观众认得出他,并且喜欢他”。曹雷认为,这足以可见当时人们在文化上的匮乏,如饥似渴。“我国那一代年轻人,也是通过译制片这个窗户,第一次得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曹雷认为,也正是因为上海这样一个洋气而开放的城市,才可能出现上译厂。她说,这是“地利”。至于“人和”,不外乎就是有非常好的配音演员、翻译和导演,有非常好的团队。
因此,有观众说:“彼时是中国配音艺术的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时代是不可复制的。”
是什么影响了译制片“活着”及“活着的状态”?有人认为,是英语的逐渐普及使更多观众习惯于看原版电影。苏秀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越来越多的观众想看我们当年配音的老片,甚至引发了一场淘碟的热潮,反过来又促使碟商出了更多的老片。很多影碟还特别标明了‘上译经典’。所以我认为,近年来译制片走向低谷,和人们提高英语水平毫无关系。”她说,甚至过去从来没有上演过的影片,也以影碟的形式跟大家见面了。她介绍,成都的一位观众把自己收藏的60多张影碟称作“无价之宝”。
一位上译厂曾经的主管领导在现场点明问题的症结:“为什么现在译制片不兴旺?首先,译制片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译制片厂没法自己去引进影片,所以译制片价格低、档期短、成本高。现在,许多仍在做译制片的电影公司,多靠主管部门拨款,不然无法维持生计。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是,观众的需求被搁在了一边——观众们也不愿意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但做译制片要花钱,电影公司能省就省。”他认为,现在,配音行业的门槛太低。不是观众不需要配音,而是配音的水平太差。
在译制片滑坡之时,配音演员们对它仍抱以希望。
配音表演艺术家童自荣说:“我们还在做梦,还是有这样的一种向往,希望译制片能够摆脱半死不活的状态。”
网民、译制片爱好者“大立睡神”有自己的看法,她说:“现在一些配音厂的流程和做法,早已没有了当年对于艺术的‘苛刻’和追求。经典已再难创。我觉得,那个年代是空前绝后的。这不免令人感伤又无奈。”
“大立睡神”记得,在活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苏秀在别人搀扶下,没有和观众打招呼,静静地、慢慢地离开了。就如同译制片黄金时代的幕后配音演员一样,光鲜留给观众,默默付出不悔。
中青文化,我们在场。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文化阅读周刊微信公号“中青文化”(zqbwenhuayuedu)
↑图:藏语译制片背后的故事
↑图:中国早期译制片
↑图:邱岳峰绝版……(邱岳峰主配的译制片经典片
↑图:法国经典电影《男性女性》
↑图:中国经典译制片(连载)
↑图: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老艺术家们
↑图:所以对央视一套的《电视译制片》开始逐渐的喜
↑图:新中国第一代译制片演员,长影著名译制导演、演
↑图:上海电影译制片厂
↑图:陈汝斌-文化-东方早报网
下一篇: 美国最新3d动画电影 11月11日美国最新3D动画《忍者神龟:变种时代》.片长102分钟,票价50元